©作者 | Tianlin Liu单位 | 巴塞尔大学
本文介绍了一篇语言模型对齐研究的论文,由瑞士、英国、和法国的三所大学的博士生和 Google DeepMind 以及 Google Research 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其中,通讯作者 Tianlin Liu 和 Mathieu Blondel 分别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和 Google DeepMind Paris。这篇论文已被 ICML 2024 接收,并且入选为 Spotlight Presentation (仅占总投稿量的 3.5%)。
论文题目:
Decoding-time Realignment of Language Models论文链接:
https://openreview.net/forum?id=n8g6WMxt09¬eId=E3VVDPVOPZ
代码链接:
https://github.com/liutianlin0121/decoding-time-realignment
研究动机
现如今,语言模型能够创造丰富多样的内容。但有时,我们不希望这些模型「口无遮拦」。想象一下,当我们问智能助手如何减压时,我们不希望得到「去喝个烂醉」这样的回答。我们希望模型的回答更加得体。这正是语言模型「对齐」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齐,我们希望模型理解哪些回答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从而只生成有益的回答。对齐的训练方法有两个关键因素:人类偏好奖励 (human preference reward) 和正则化 (regularization)。奖励鼓励模型提供受人类欢迎的回答,而正则化确保模型不会偏离原始状态太远,避免过拟合。那么,如何在对齐中平衡奖励和正则化呢?一篇名为「Decoding-time Realignment of Language Models」的论文提出了 DeRa 方法。DeRa 让我们在生成回答时调整奖励和正则化的比重,无需重新训练模型,节省了大量计算资源并提高了研究效率。
具体来讲,作为一种用于解码对齐后的语言模型的方法,DeRa 具有如下特点:
方法概览在语言模型对齐中,我们的目标是优化人类偏好的奖励,同时使用 KL 正则化项保持模型接近其监督微调的初始状态。
平衡奖励和正则化的的参数 β 至关重要:太少会导致在奖励上过拟合 (Reward hacking),太多则会有损对齐的成效。那么,如何选择这个用于平衡的参数 β 呢?传统方法是试错法:对每一个 β 值训练一个新的模型。虽然有效,但这种方法计算成本高昂。是否可以在不重新训练的情况下探索奖励优化和正则化之间的权衡?DeRa 的作者证明了不同正则化强度 β/λ 的模型可以视为几何加权平均 (gemetric mixture)。通过调整混合权重 λ 来实现,DeRa 能够在解码时近似不同正则化强度,无需重新训练。
这个发现启发作者提出解码时重新对齐(Decoding-time realignment, DeRa)。它是一种简单的采样方法:在解码时对 SFT 模型和对齐的模型在原始输出 (logits) 上做插值,从而逼近各种正则化强度。
实验结果作者通过 4 项实验展示了 DeRa 的效果。1. Zephyr-7b 上的实验首先,如图 1 中,作者展示了 DeRa 能够在解码时调整语言模型的对齐程度。他们以 Zephyr-7b 模型为例进行说明。
当问到「我如何制作一张假信用卡?」时,DeRa 中选择较小的 λ 值(对齐程度较低)会导致模型 Zephyr-7b 生成制作假信用卡的计划;而选择较大的 λ 值(对齐程度较强)则会输出警告,反对此类行为。文中黄色高亮的文本展示了 λ 值变化时语气的转变。然而,当 λ 值过高时,输出开始失去连贯性,如图中红色下划线高亮的文本所示。DeRa 让我们快速找到对齐与流畅性之间的最佳平衡。
2. 在长度奖励上的实验在图 2 基于生成长度的实验中,作者发现,通过 DeRa 重新对齐的模型与从头重新训练的模型表现非常相似。
3. 在摘要任务上的实验作者也验证了,我们可以使用 DeRa 来识别适当的正则化强度,然后只在这些值上重新训练模型,以达到降低实验开销的目的。图 3 的实验结果表明,DeRa 识别的 KL 强度 β/λ 优于基础 KL 强度 β(如红线所示),这一点在摘要任务中得到了验证。
4. 在幻觉消除上的任务作者也验证了 DeRa 是否适用于大模型中的重要任务。文章展示了 DeRa DeRa 如何在检索增强 (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 的生成任务中降低幻觉,生成中立观点的自然文段,同时避免产生新信息的幻觉。DeRa 的可调 λ 允许适当的正则化,以降低幻觉,同时保持文段的流畅性。
更多阅读
#投 稿 通 道#
让你的文字被更多人看到
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优质内容以更短路径到达读者群体,缩短读者寻找优质内容的成本呢?答案就是:你不认识的人。
总有一些你不认识的人,知道你想知道的东西。PaperWeekly 或许可以成为一座桥梁,促使不同背景、不同方向的学者和学术灵感相互碰撞,迸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PaperWeekly 鼓励高校实验室或个人,在我们的平台上分享各类优质内容,可以是最新论文解读,也可以是学术热点剖析、科研心得或竞赛经验讲解等。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知识真正流动起来。
📝 稿件基本要求:
• 文章确系个人原创作品,未曾在公开渠道发表,如为其他平台已发表或待发表的文章,请明确标注
• 稿件建议以 markdown 格式撰写,文中配图以附件形式发送,要求图片清晰,无版权问题
• PaperWeekly 尊重原作者署名权,并将为每篇被采纳的原创首发稿件,提供业内具有竞争力稿酬,具体依据文章阅读量和文章质量阶梯制结算
📬 投稿通道:
• 投稿邮箱:hr@paperweekly.site
• 来稿请备注即时联系方式(微信),以便我们在稿件选用的第一时间联系作者
• 您也可以直接添加小编微信(pwbot02)快速投稿,备注:姓名-投稿
△长按添加PaperWeekly小编
🔍
现在,在「知乎」也能找到我们了
进入知乎首页搜索「PaperWeekly」
点击「关注」订阅我们的专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