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OIDC,一种现代身份验证协议

在数字化时代,随着网络服务的普及和应用生态的日益复杂,用户身份验证与授权机制成为了保障网络安全与隐私的关键。OpenID Connect(OIDC)作为一种基于 OAuth 2.0 协议的开放标准,为实现安全、便捷的在线身份认证提供了一套全面的解决方案。本文将深入探讨 OIDC 的核心概念、工作流程、优势以及应用场景,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现代身份验证协议。

一 OIDC 概述

OpenID Connect(OIDC)是由 OpenID 基金会开发的一种身份层协议,它建立在 OAuth2.0 框架之上,旨在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验证用户身份并获取其基本信息。与单纯的 OAuth2.0 不同,OIDC 不仅关注于授权(即允许应用程序访问用户在其他服务上的资源),更强调身份验证——确认“你是谁”。

OpenID Connect (OIDC) 和 OAuth2.0 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功能定位不同的协议,它们在现代网络应用的认证和授权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下面是它们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

  1. 目标与功能
  • OAuth2.0 主要是一个授权框架,它允许用户授权第三方应用访问其存储在另一服务商(资源服务器)上的资源,而不必共享用户名和密码。OAuth2.0 关注授权(access),即决定一个应用是否有权限访问特定资源,但并不直接处理用户身份的验证。
  • OpenID Connect (OIDC) 则是在 OAuth2.0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身份认证协议。它在提供授权的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式去验证终端用户的身份。OIDC 引入了 ID Token 的概念,这是一种包含用户身份信息的JWT(JSON Web Token),使得应用可以确信“谁”正在访问,而不仅仅是可以访问什么。
  1. 认证与授权
  • OAuth2.0 仅处理授权问题,即“应用 A 能否访问用户 B 在服务 C 上的资源”,但它不直接处理用户身份的认证。
  • OIDC 则既处理授权也处理认证,它确保应用不仅可以获取访问权限,还能确认用户的真实身份。
  1. 信息交换
  • OAuth2.0 使用访问令牌(Access Tokens)来代表用户授权给应用的权限,但这些令牌不包含用户身份信息。
  • OIDC 在 OAuth2.0 的流程中加入了 ID Tokens,这是一种包含用户身份信息的安全令牌,可以在验证用户身份的同时,传递一些基本的用户属性。
  1. 安全性
  • OAuth2.0 提供了安全的授权机制,但关于用户身份验证的部分需要额外的机制来补充。
  • OIDC 内置了更强的安全措施,比如使用 JWT 和加密技术来保护 ID Token,确保了身份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1. 应用场景
  • OAuth 2.0 常见于第三方应用需要访问用户数据的场景,如社交媒体登录、云服务API访问等。
  • OIDC 更适用于需要确认用户真实身份的服务,如企业应用的单点登录、金融服务的身份验证等。

尽管 OIDC 基于 OAuth2.0 构建,但它通过添加身份认证层,提供了更全面的解决方案,以适应现代互联网应用中对用户身份验证和授权的需求。

二 核心组件

  1. 身份提供商(Identity Provider, IdP):负责验证用户身份并颁发身份令牌的实体。
  2. 第三方应用(Relying Party, RP):需要验证用户身份的应用或服务。
  3. 用户代理(User Agent, UA):用户的浏览器或其他客户端软件,用于与 IdP 和 RP 交互。
  4. 授权码(Authorization Code):在 OAuth 2.0 流程中,IdP 向 RP 发送的一个临时代码,RP 使用该代码交换访问令牌。
  5. ID令牌(ID Token):OIDC 特有的概念,是一个 JWT(JSON Web Token),包含了用户的基本信息,用于直接验证用户身份。

三 OIDC 工作流程

OIDC 的工作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 用户请求访问 RP:用户尝试访问依赖方(RP)提供的受保护资源。
  2. 重定向至 IdP:RP 将用户重定向到预先配置的身份提供商(IdP)进行登录。
  3. 用户身份验证:用户在 IdP 上输入凭证完成身份验证。
  4. 授权码发放:IdP 向用户代理(通常是浏览器)返回一个授权码,并附带 RP 的重定向 URI。
  5. RP 交换令牌:RP 通过后端服务器向 IdP 发送授权码,请求换取访问令牌和 ID 令牌。
  6. 验证 ID 令牌:RP 验证 ID 令牌的有效性(签名、过期时间等),并提取用户信息。
  7. 访问资源:验证成功后,RP 允许用户访问受保护资源。

四 OIDC 的优势

  1. 安全性:通过 HTTPS 传输数据,使用 JWT 进行加密,确保了通信的安全性。
  2. 便捷性:用户只需在一个地方(IdP)登录,即可访问多个应用或服务,提高了用户体验。
  3. 标准化:作为开放标准,OIDC 兼容多种平台和服务,便于开发者集成和维护。
  4. 扩展性:支持额外的认证信息和声明,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五 应用场景

  1. 企业应用:企业内部系统可以通过 OIDC 实现单点登录(SSO),简化员工访问多个内部应用的流程。
  2. 社交媒体登录:许多网站和应用允许用户使用 Google、Facebook 等社交账户登录,背后即是 OIDC 在发挥作用。
  3. 云服务与 API 访问:为 API 访问提供统一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增强云服务的安全性。
  4. 物联网与移动应用:在智能设备和移动应用中实现安全的用户认证,保护用户隐私。

六 总结

OpenID Connect 作为 OAuth 2.0 之上的身份验证层,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和强大的安全特性,有效解决了现代网络环境中用户身份验证的复杂挑战。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OIDC 的应用范围将持续扩大,成为连接用户与服务之间信任桥梁的重要基石。对于开发者而言,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 OIDC,无疑是在构建安全、高效应用时的一项重要能力。

最新版 Spring Security + OAuth2 视频杀青啦!

不废话,先来看目录:

基本上把 Spring Security 的方方面面以及 OAuth2 都讲到了。最重要的是,贴合了很多小伙伴们日常常见的开发场景,比如短信验证码登录,微信 OAuth2 登录等等都有讲到。

这套视频是基于目前最新版的 Spring Security6 录制的,Spring Security6 在 API 层面的变化还是蛮大的,引入了大量的 Lambda 表达式去简化配置,很多旧版的写法在 Spring Security6 中被废弃,并在将来在 Spring Security7 中会移除相关的 API,所以说最近的 Spring Security 更新还是蛮激进的。

另一方面就是这套视频包含了全新的基于目前最新版 Spring Security 录制的 OAuth2 教程,松哥在 2020 年的时候出过图文版的 OAuth2 教程,但是,现在新版的 OAuth2 也有很多变化,不仅仅是 API 层面的变化,授权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的密码模式、简化模式现在都不再支持,转而引入了 PKCE 模式,并且利用 OIDC 简化用户信息获取。同时,在 2020 年还处于萌芽状态的 Spring Security OAuth2 Server 这个项目,目前也趋于成熟,也可以直接使用了,这些松哥都在视频中和大家做了详细介绍。在 OAuth2 环节我也和大家分享了如何使用微信的 OAuth2 登录。

总之这一套教程,让大家彻底理解系统的安全管理。

之前有小伙伴说我直接自己写过滤器,既灵活还简单。我并不反对这种做法,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很牛,你自己写的过滤器有考虑到计时攻击,有考虑到 XSS 攻击,有考虑到点击劫持,有考虑跨站请求伪造。。。等等太多了。当然,这些问题如果你都没有考虑到,那么 Spring Security 都有帮你考虑到并提供解决方案!

理解了 Spring Security,再去看市面上其他的安全管理框架,都会豁然开朗。

这套教程目前给小伙伴们提供了一个试看视频:

这套视频是付费的,¥499,有需要的小伙伴加微信备注 499,操练起来。


相关推荐

  • 16 个在面试前需要知道的系统设计概念
  • CSS加载会造成堵塞吗?
  • Spring Boot集成zookeeper快速入门Demo
  • 璩静认为打工人不如螺丝钉,对吗?
  • 万众期待!JavaScript 宣布 Signals 即将到来!颠覆性的 API !
  • Python 对象有哪几种,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类呢?
  • 面试官:偏向锁的十连问,你能接住几个?
  • 面试官:JVM 对锁都进行了哪些优化?
  • 领导年薪30w,五一节后再没来上班,同事说被别的公司挖走了,就在下班时,同事悄悄告诉我领导让他跳槽过去,给他涨薪50%。
  • @Async注解失效的 9 种场景
  • 陈丹琦团队提出最新MoE架构Lory
  • 原作者带队,LSTM真杀回来了!
  • 突破!颜宁,发国产神刊!
  • [开源]一个Windows远程控制系统,实时监控海量客户端,支持Web端
  • 报告显示AI既提高要求,也打破职业瓶颈;通义千问 2.5 大模型发布
  • 如何提升个人技术影响力?
  • 推荐我常用的爬虫工具,三种爬虫方式,搞定反爬和动态页面
  • 太全了!14 种数据异常检测方法总结!
  • 哈佛大学教授:拒绝「调参侠」从学好数学开始!
  • 最通俗易懂的KNN算法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