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丹尼特

周末,惊闻哲学家与认知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 1942-2024)去世。又一位影响我深远的智者离世。我之所以走上认知科学研究与应用之路,与年少时接触侯世达、丹尼特两人主编的文集《心我论》有极大关系。正是那一本书,开启了一位正在湘南小镇的少年,对心灵世界的探索之旅。而我众多著作中,多处可看见丹尼特的影响。

在我的智者清单中,丹尼特始终是最重要的前七位。在我眼里,他像一个老顽童,永远热情地行走在探索人类心智之奇的路上。

丹尼特思想体系简述

纪念一位智者的最好方式,也许是传播他的思想。丹尼特的学术思想体系极为宏大。但大体上,我会将丹尼特的庞大体系分为三个阶段:学术早期、学术成熟期、学术晚期。

学术早期(1969-1988):也就是丹尼特的 27 岁到 46 岁。不幸的是,丹尼特五岁丧父;幸运的是,丹尼特早早地找到了自己的终身志业。17 岁在美国卫斯理大学就读大一时,丹尼特第一次接触语言哲学家奎因的著作,大受触动,从而转学到哈佛大学学习哲学。经奎因推荐,21 岁奔赴英国伦敦,在牛津大学师从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攻读博士学位。

之后,丹尼特的博士论文在 1969 年,也就是其 27 岁时以《内容与意识》(Content and Consciousness)为书名结集出版。在丹尼特收到新书的同时,他幸运的获得了哲学系的终身教席。

在 1978 年,丹尼特出版了哲学文集《头脑风暴》(Brainstorms)。这本文集得到了侯世达的极大推荐,从此,两人成为终生挚友。有趣的是,丹尼特那时未曾读过侯世达的经典名著《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侯世达的父亲是斯坦福大学教授,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因此,两人第一次见面相约在斯坦福,在斯坦福书店,丹尼特买了一本《哥德尔、埃舍尔、巴赫》,让侯世达签名。

两人在 1982 年主编的文集正是那本在少时影响我的《心我论》。在这本经典文集中,丹尼特与侯世达展示了惊人的才华与一流的品味,从图灵到博尔赫斯,从科幻小说、戏剧对话到哲学论文,那些历史上关于心灵与灵魂的精彩思想,汇编为薄薄一册之中。

而当时,在 1978 年,给《头脑风暴》写书评的另一位认知科学家正是开启了如今人工智能盛世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从那时开始,丹尼特本人就一直被视为最懂人工智能的哲学家。

学术成熟期(1987-2013):也就是丹尼特的 45 岁到 71 岁。丹尼特的博士论文以及《内容与意识》昭示了他未来在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领域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意向性、意识与自由意志。这三大概念也是心灵哲学经常探讨的基本命题。

什么是意向性?即心灵代表或呈现事物、属性或状态的能力。在意向性上,丹尼特 1987 年出版的论文集《意向立场》,1996 年出版的科普著作《心灵种种——对意识的探索》,确定了主要思想。什么是意识?即对内部和外部存在的感觉或知觉。在意识上,丹尼特 1991 年出版的《意识的解释》,确定了主要思想。什么是自由意志?即能在各种可能的方案中进行选择和决定行动的能力。在自由意志上,丹尼特 2003 年出版的《自由的进化》,确定了主要思想。

在完成对意向性、意识与自由意志三大心灵现象的理论体系构建后,丹尼特开始将主要精力转向认知科学、进化论与宗教方面的研究,先后出版了《达尔文的危险思想》《甜蜜的梦:意识科学的哲学障碍》《打破魔咒:作为自然现象的宗教》《无神论的未来》《科学和宗教》《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等书。

学术晚期(2014-2024):也就是丹尼特的 72 岁到 82 岁。在生命的最后 10 年,除了与人合著三本著作之外,丹尼特最重要的作品有两部,一部是 2017 年出版的《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这可能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了。而另一本则是他 2023 年出版的自传I’ve Been Thinking

丹尼特的写作风格独树一帜,擅长旁征博引,哲学中的思想实验、语言分析、概念辨析常常与科学中的实验证据、模型模拟、理论推演同时出现。他关于不同心灵现象的论述还经常自引,处处互文。

如何更好地了解丹尼特的思想?推荐四本书。

书 1:I’ve Been Thinking

这是丹尼特的自传,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丹尼特如何走向哲学家的道路。丹尼特的父亲是一位具有天才般才华的历史学家兼间谍高手。丹尼特五岁时,父亲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丧生。之后,在父亲好友谢尔曼·罗素和丹尼特爷爷的照顾下,丹尼特在学校学习与音乐和雕塑爱好中成长。

幸运的是,丹尼特一路顺风顺水,先跟大师奎因在哈佛入门哲学,在大学毕业后和一生的伴侣苏珊结婚。随后两人一起前往牛津,丹尼特开始跟随另一位大师赖尔学习,在此期间确认了自己一生研究的方向。博士毕业后,赖尔帮忙写了一封推荐信,于是 23 岁的丹尼特,没有经历面试考核、资格考试就获得了一所大学的教席。

第二部分,丹尼特交替讲述了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教学工作与一家人在农场的生活日常。丹尼特先是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与新家之间往返,后来前往家附近的塔夫茨大学任教。教学、思考、劳作,丹尼特并不将他们割裂开来,而是彼此促进,他写道:

为种植梯牧草而翻耕田地并不是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且翻耕田地是有节奏的,在田地里来回走动,这会鼓励人们进行有目的的白日梦,这种白日梦往往会重新组织人们的思维,从而取得进步。我会在书桌前花 20 分钟,把一个一直困扰我的哲学问题装进大脑,然后出去跳上拖拉机,在我吃午饭或晚饭之前,我往往会取得突破。

第三部分,丹尼特回忆了自己奥德赛般的人生经历。既有丹尼特与多位好友的往事,如侯世达、约翰·布罗克曼、马文·明斯基、理查德·道金斯等人。也有丹尼特在世界各地讲学、旅行期间发生的趣事,如读过翁贝托·埃科的小说《玫瑰的名字》,很喜欢,所以接受了其邀请多次前往意大利。

与不同领域的人交往极大地扩展了丹尼特的认知边界,他在书中写道:

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几乎总是把理解这项艰巨的工作外包出去,这种方法对我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分布式理解是一种真实的现象,但你必须让自己进入一个能够有效召集相关专长的沟通者社区。我不知道其他哲学家是否也有同样的政策;在我看来,他们中的许多人似乎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基本上都是独自工作,努力解决一些狭隘的问题,自愿让自己产生隧道视野。我想,也许他们别无选择,因为他们的训练就是这样。毕竟,许多科学家也处于类似的境地。

最后一部分讲述了丹尼特的竞争。纵观丹尼特的一生,在英才和作品上做到了极致,独立开创哲学研究的新领域、出版了十多本书和数百篇文章,而竞争始终贯彻其中。面对大师,丹尼特从不畏惧,刚步入哲学领域,丹尼特就决定用三年时间挑战大师乔姆斯基,同时挑战了自己崇拜的导师奎因。

对于「学术恶霸」,丹尼特从不回避,虽然一开始欣赏杰伊·古尔德的文章,也逐渐建立了好友关系,但当杰伊·古尔德提出了错误观念时,两人转向长达数年的论战。最重要的是,与自己竞争。虽然极度自信,但丹尼特一直在问自己,如果我错了怎么办?保持逆向思考习惯。

英文书目:Dennett, D. C. (2023). I’ve Been Thinking. W. W. Norton & Company.

书 2:《意识的解释》

丹尼特自评最高的书,也是他被学术界引用最广泛的书,正是《意识的解释》。目前,谷歌学术已有 19024 次引用。有幸为丹尼特该书的中译本撰写推荐序《理解意识——从笛卡儿到丹尼特》。该推荐序被收录在我的文集《阅读的心智》一书中。特摘录部分要点如下。

在对以笛卡儿为代表的身心二元论者进行批判后,丹尼特显然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既然意识不是某种「呈现过程」,也不是「实在的表现」,也不具备精确的「时空坐标」,更不是完全由你自己说了算,那么,意识究竟是什么?答案就是他的多重草稿模型

什么是多重草稿模型?它是如何理解意识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意识是多重草稿相互竞争之后的结果。展开来说,这句话可以详细地拆解为以下四个问题及其答案:

第一,是谁撰写的草稿?

大脑并没有一个中心枢纽。尽管「松果体是大脑处理信息的中枢」这一说法已经从科学上被证伪,但依然有很多科学家尝试用新的名词去取代它。这些草稿是由大脑中数百亿个神经元与神经递质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

正如丹尼特所言,根据多重草稿模型,各种知觉在大脑中的完成,依赖于感觉输入的并行、多轨道诠释和细化过程。进入神经系统的信息处在连续的「编辑修改状态」中。在编辑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内容增添、结合、校正与重写都可能以不同的顺序发生。我们实际经验到的不是感官的刺激,而是感官信息经过加工和编辑后的结果。

第二,是否同时存在多份草稿?

很多份!很多份!很多份!只是,有的草稿处于激活状态,有的草稿处于沉默状态。你可以把它们分别理解为编辑中和已存档的草稿。「笛卡儿剧场」是串联的,在单一路径按时间顺序加工。多重草稿模型是并行的,在多个路径同时异步加工。所以,「笛卡儿剧场」中大脑里的「小人」所做的工作是被分解的,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在大脑中的专门区域。

第三,多重草稿是如何转化为意识的?

类似「群魔混战」的竞争方式,谁力气大谁胜出。在笛卡儿剧场模型中,信息的处理是按照信息到达的次序依次进行的。而在多重草稿模型中,不同的「草稿」相互竞争,获胜的「草稿」被看见,其他草稿则消失。大脑内部没有剧场,也没有呈现,只是在进行信息加工。

但在「群魔混战」时,并不存在一个主管者!在多重草稿模型的多轨进行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内容增添、结合、校正与重写都可能以不同的顺序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某种类似叙事流的东西,无限地延续到未来。

第四,多重草稿在什么时候转化为意识?

不存在特定的时间!「笛卡儿剧场」中意识的产生是在某个特殊的时间点,在这一刻,输入的感觉会产生意识。在多重草稿模型中,并不存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让一份「草稿」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

中文书目:丹尼尔·丹尼特. (2022). 意识的解释 (苏德超, 李涤非, & 陈虎平, Trans.). 中信出版集团.

英文书目:Dennett, D. C. (1991). Consciousness Explained.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书 3:《达尔文的危险思想》

丹尼特自我评价最高的书,除了《意识的解释》,就是《达尔文的危险思想》了。同样,这本书也是被学界引用第二的丹尼特著作,目前,谷歌学术引用次数为 11262 次。

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捍卫进化论最力的四人被称为「进化论四骑士」,我在《聪明的阅读者》的「通识千书」的智者清单中挑选了其中的道金斯与丹尼特两人。

理查德·道金斯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不仅普及了进化论,还是非虚构写作的典范。丹尼特的著作《达尔文的危险思想》则让我们意识到,原来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一种生物学理论,更会影响到人文学科、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

英文版首次出版于 1995 年。直到 2023 年 1 月,中文版才问世。整整隔了二十八年。

《意识的解释》《达尔文的危险思想》《自由的进化》分别代表丹尼特在意识、进化论、自由意志三个领域的杰出成就。客观评价,这三个领域,又以进化论成就最高。因此,《达尔文的危险思想》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丹尼特的巅峰之作

丹尼特借用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观点,将人类意识的产生看作一个从基因到模因的一层一层进化选择的过程。他设计了一个极为精彩的思想实验「机器人叛乱」来描述这一过程。加拿大认知科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 E. Stanovich)受丹尼特本书影响,写出了《机器人叛乱》,我的推荐序亦可参考,收录在我的文集《阅读的心智》一书中。

人类是承载基因与模因的机器人。在进化的早期阶段,基因的利益对生物的影响至关重要,就像一条短狗绳那样。随着漫长的时间演化,在进化后期,生物体本身的利益逐步背叛了基因的利益,最终就形成了模因。最终,诞生了人类独特的心智架构。这也是丹尼特在他的著作《心灵种种》里提出的「四种心智模型」。该模型把人类的大脑分成四种机制。

第一层(底层)是达尔文心智。这层的我们像动物一样,受本能的驱动。比如你看到蛇会害怕,看到红色会兴奋,这是大脑经过漫长的演化习得的进化模块。丹尼特将大脑的这部分工作机制命名为达尔文心智。

第二层是斯金纳心智。按照达尔文心智,老鼠看到猫本能会害怕。但如果在老鼠看到猫的时候给它一些甜头,老鼠会不断地去尝试,这种甜头就是刺激。从刺激到行为之间,既可以像巴甫洛夫一样,给予猫与老鼠之间直接刺激的经典条件反射,也可以像斯金纳一样,给予以代币为中介物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第一层达尔文心智与第二层斯金纳心智是所有动物共有的。

第三层波普尔心智和第四层格列高利心智是人类独有的心智。波普尔是科学哲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可证伪」概念——可证伪的才叫科学。波普尔心智意味着你在头脑中对一些事情提前进行测试。这就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对真实世界予以抽象,并在头脑中进行测试与预演。

你会发现你的思想可能对,也可能错。你放弃错的,挑选对的去执行。什么是对错呢?你有时会依赖自己的判断,有时会依赖社会习俗去判断,这也就形成了第四层格列高利心智。格列高利(Richard Gregory)是一位英国认知科学家,丹尼特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第四种心智。如果你将波普尔心智比喻成人类大脑模拟真实世界的那台虚拟机,那么在格列高利心智中这台虚拟机就不再是由人类个体而是由人类群体制造的了。

中文书目:丹尼尔·丹尼特. (2023). 达尔文的危险思想 (张鹏瀚 & 赵庆源, Trans.). 中信出版社.

英文书目:Dennett, D. (1995). Darwin’s Dangerous Idea: Evolution and the Meanings of Life. Simon & Schuster.

书 4:《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在认知科学家斯坦诺维奇看来,直觉泵是丹尼特最独特的贡献。它是指「在思维实验中通过不同变量来激发系列直觉的工具」。一般而言,直觉泵并不是驱动发现创造的引擎,而是说服或教育的工具——一种使别人采用与你相同的方式思考的方法」。

丹尼特就像一个模因工厂,不断生产令人深思的直觉泵。光是启发了斯坦诺维奇的就有:理性障碍、双系统理论、三重心智模型、机器人叛乱……

在这本书中,他总结了 77 个直觉泵。比如,一个有趣的直觉泵是社会心理学家阿纳托尔·拉波波特(Anatol Rapoport)的「拉波波特法则」。人们往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无意义的争辩,如何更好地提高辩论效率?「拉波波特法则」会给大家一些启发:

(1)你应该非常清楚、生动、不偏不倚地重述对方的想法,使得你的对手说「谢谢你,我刚才要是像你那么表述就好了。」

(2)你应该把对方观点中你同意的部分列出来,尤其是那种并非被人们广泛接受了的观点;

(3)你应该提到那些从你对手那里学到的东西;

(4)只有完成了以上三点,你才能说一句反驳或者批评的话。

论证是矛与盾的结合,你能学习如何拆解他人论证,更要懂得如何建构自己的论证,在论证分析过程中,批判不是目的,更重要的目标是——达成共识与促进沟通。

中文书目:丹尼尔·丹尼特. (2018).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冯文婧, 傅金岳, & 徐韬, Trans.). 浙江教育出版社.

英文书目:Dennett, D. C. (2013). Intuition Pumps and Other Tools for Thinking. W. W. Norton & Company.

阅读建议

如果想了解丹尼特一生,那么他的自传I’ve Been Thinking是最佳一手材料。如果你想了解丹尼特最重要的学术贡献,那么不妨阅读《意识的解释》和《达尔文的危险思想》。如果你想直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那么不妨从丹尼特的《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入手,这本书也许是他所有著作中最易于被大众读者理解的一本。

认知科学界的大师们一个又一个离世,前有卡尼曼,近有丹尼特。一代人正老去,而他们所激发的那些人类探索心智之谜的热情,却永远年轻。就像十八岁的我,在一个湘南小镇上阅读《心我论》时引发的好奇。期待你,从丹尼特的著作中,看到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心智宇宙,从而思考:心智是什么?意识是什么?我是谁?人类又将去往何方?

阳志平
本文使用写匠创作,2024-04-21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最新版Spring Security6 视频教程来啦~
  • 工厂数字化转型实现路线
  • 24.8K Star炫酷好用!!!跨平台系统监控工具
  • 倒计时6天!7位院士与图灵奖得主齐聚,高规格AI主题盛会4月27日见
  • 我用这10招,能减少了80%的BUG
  • 五一抢票难,Python抢票脚本,火了!
  • 成都周报丨天府科创投出手,中西部人形机器人研发机构落地
  • 最少50亿,本周最大一笔融资丨投融周报
  • 本地运行 Llama 3,可以中文,但不强
  • 今日arXiv最热NLP大模型论文:微软发布可视思维链VoT,提高大模型空间想象力
  • AI安全之问:我们的智能助手真的安全吗?
  • 研究了两年后,我发现领域的开山之作是瞎编的
  • 终于看到一个不在 Backbone上研究 ResNet的了!直接优化小目标检测性能,不卷ImageNet-1K数据集!
  • 专属程序员的浪漫:用代码说 “我爱你”~
  • 永久激活 GPT4.0 !无限使用!即将结束!
  • 外企远程办公两月,有点爽!
  • AI大模型训练加速沙龙来了!
  • 领域模型生产指南
  • 轻松拿捏4K高清图像理解!这个多模态大模型自动分析网页海报内容,打工人简直不要太方便
  • 高通万卫星:终端侧生成式AI时代已经来临|中国AIGC产业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