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林三心,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讲最难的知识点是我的座右铭,基础是进阶的前提是我的初心。
由于这几个月使用了Vue3 + TS + Vite
进行开发,并且是真的被Vite
强力吸粉了!!!Vite最大的优点就是:快!!!非常快!!!
说实话,使用Vite
开发之后,我都有点不想回到以前Webpack
的项目开发了,因为之前的项目启动项目需要30s
以上,修改代码更新也需要2s
以上,但是现在使用Vite
,差不多启动项目只需要1s
,而修改代码更新也是超级快!!!
那到底是为什么Vite
可以做到这么快呢?官方给的解释,真的很官方。。所以今天我想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话来讲讲,希望大家能看一遍就懂。
咱们都知道,以前的浏览器是不支持ES module
的,比如:
// index.js
import { add } from './add.js'
import { sub } from './sub.js'
console.log(add(1, 2))
console.log(sub(1, 2))
// add.js
export const add = (a, b) => a + b
// sub.js
export const sub = (a, b) => a - b
你觉得这样的一段代码,放到浏览器能直接运行吗?答案是不行的哦。那怎么解决呢?这时候打包工具出场了,他将index.js、add.js、sub.js
这三个文件打包在一个bundle.js
文件里,然后在项目index.html
中直接引入bundle.js
,从而达到代码效果。一些打包工具,都是这么做的,例如webpack、Rollup、Parcel
这个不用说,大家都懂:
Vite
在打包的时候,将模块分成两个区域依赖
和源码
:
依赖
:一般是那种在开发中不会改变的JavaScript,比如组件库,或者一些较大的依赖(可能有上百个模块的库),这一部分使用esbuild
来进行预构建依赖
,esbuild
使用的是 Go 进行编写,比 JavaScript 编写的打包器预构建依赖快 10-100倍源码
:一般是哪种好修改几率比较大的文件,例如JSX、CSS、vue
这些需要转换且时常会被修改编辑的文件。同时,这些文件并不是一股脑全部加载,而是可以按需加载(例如路由懒加载)。Vite
会将文件转换后,以es module
的方式直接交给浏览器,因为现在的浏览器大多数都直接支持es module
,这使性能提高了很多,为什么呢?咱们看下面两张图:第一张图,是以前的打包模式,就像之前举的index.js、add.js、sub.js
的例子,项目启动时,需要先将所有文件打包成一个文件bundle.js
,然后在html
引入,这个多文件 -> bundle.js
的过程是非常耗时间的。
第二张图,是Vite
的打包方式,刚刚说了,Vite
是直接把转换后的es module
的JavaScript代码,扔给支持es module的浏览器
,让浏览器自己去加载依赖,也就是把压力丢给了浏览器
,从而达到了项目启动速度快的效果。
刚刚说了,项目启动时,将模块分成依赖
和源码
,当你更新代码时,依赖
就不需要重新加载,只需要精准地找到是哪个源码
的文件更新了,更新相对应的文件就行了。这样做使得更新速度非常快。
Vite
同时利用 HTTP
头来加速整个页面的重新加载(再次让浏览器为我们做更多事情):源码模块的请求会根据 304 Not Modified
进行协商缓存,而依赖模块请求则会通过 Cache-Control: max-age=31536000,immutable
进行强缓存,因此一旦被缓存它们将不需要再次请求。
刚刚咱们说的都是开发环境
,也说了,Vite
在是直接把转化后的es module
的JavaScript,扔给浏览器,让浏览器根据依赖关系,自己去加载依赖。
那有人就会说了,那放到生产环境
时,是不是可以不打包,直接在开个Vite
服务就行,反正浏览器会自己去根据依赖关系去自己加载依赖。答案是不行的,为啥呢:
tree-shaking、懒加载和 chunk 分割、CSS处理
,这些优化操作,目前esbuild
还不怎么完善所以Vite
最后的打包是使用了Rollup
我是林三心,一个热心的前端菜鸟程序员。如果你上进,喜欢前端,想学习前端,那咱们可以交朋友,一起摸鱼哈哈,摸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