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生财有术 > 点击右上角“···” > 设为星标🌟
如何确定自己的产品,是用户需要的?
最好的方式是让用户付出一点代价。
今天的分享者@徐宿 发起了一场付费测试活动,通过巧妙的机制设计与话术运用,不仅成功让用户花钱来测评,还拿到了用户的真实需求。
轻易得来的用户反馈,在他看来是苍白的,因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半年来,他始终坚持让读者先付出代价,哪怕很不好意思,也一次次让读者付费加群、入场测试。
经过这样的持续筛选后,那些一直付费的朋友,不仅不反感,反而非常期待更多新的、有价值的服务。
如何判断自己的产品对于别人到底有没有价值?如何找到一批愿意为你付费的用户?这些答案都藏在今天的文章里。
另外,以下是近期生财实战派的对谈直播,感兴趣的朋友,记得点击下方卡片预约。
1997 年,被苹果公司踢出董事局 12 年后的乔布斯,重新回到他多年前创办的这家企业,随后开始了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步步把苹果公司推向了这个世纪当之无愧的科创公司王座。
遍读乔布斯过往大部分公开演讲和书籍,其中关于「如何判断产品价值」这个话题下最广为流传的是下面这段话:
“有人说给客户他们想要的东西,但这不是我的做法。我们的工作是在他们这样做之前弄清楚他们想要什么。我记得亨利·福特曾经说过,如果我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
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你向他们展示为止。这就是为什么我从不依赖市场研究。我们的任务是阅读页面上尚未出现的内容。”
多年来,我并不理解乔布斯这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只以为有些产品经理可能就是天生的,天然地能发现普通人发现不了的用户需求,然后针对这些需求设计出恰到好处的产品,去市场上赚的盆满钵溢。
直到最近半年来,随着我自己的线上产品在一系列小步调整收到一些好评后,我或许理解了这段话中的一些含义。
故事就从前几天的一次小事情开始讲起吧:
上面的这几张截图是我的读者群前几天下午发生的事情。
这件事情起源于我要向我的读者们推出一项新服务,而我不知道这项服务是否真的是他们需要的,于是我想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测试大家的意愿。
应该如何测试呢?
按照半年多来的经验,我知道,如果想要真正的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必须要让用户付出一些代价。
于是,我开始了下面的行动:
Part 1
承诺价值-引起兴趣我在我的 5 个读者群中发起了一个小游戏活动,每一个参与游戏的最终会收获我发送的一份为期一个月的礼物,然后先引起大家的好奇心和兴趣。
接着,当有一些人留意到我在发信息时,开始参与互动后,我需要发出这个游戏活动的规则:
Part 2
展示价值-发布规则我开始发布这场游戏的规则,展示给大家我后续要提供的产品,直接让大家以付出代价(发红包)的方式来参与游戏,并限制这个游戏只有 30 分钟的时间。
由于游戏机制本身的裂变属性,越来越多的群友会被激活来参与这个活动。
只要注意力投入到这个游戏中来,我必然能够或多或少的看到大家的各种反馈:
然后就是大家开头看到的那一幅场面,30 分钟内,一共有将近 80-100 个人参与这场活动。
由于这个机制的设定,我满足了所有参与者的利益:
我:要收集产品建议
参与者:吸收到了产品价值
观看者:抢到了红包
所以大家基本上不会对我这个活动产生的噪音而反感,相反,他们内心可能以前没有玩过这种模式,挺期待我接下来要提供什么产品。
而同时,当我看到有 98%的人都对这个产品(服务)很认可的时候,那么我知道推出这个服务一定不会错。
然后,我需要完成我的承诺,让参与活动的伙伴们知道我要送给他们什么礼物:
Part 3
提供价值-交付承诺如上如所见,大家很乐意我来给他们提供这个服务,持续跟我进行产生互动。
到这一步并没有完,因为我的目的是要发布我的产品,而我的产品是一种信息服务,今天这个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家已经厌倦了信息轰炸,我需要确保大家一如以往需要我的服务。
于是,我开始发布我的产品并再一次让大家跟我互动:
Part 4
消费确认-发布产品为什么我一定要让我的读者们允许后,我才去为他们提供产品。
因为我觉得这才是更合理的商业流程,商业不是强买强卖,而是基于彼此尊重平等的交换,我需要获取大家的注意力,而大家需要同意我获取,作为回报,我会给大家提供优质的商业知识。
在这里,他们或许能够感觉到,我不是在滥用群主的权力,每一次的服务更迭,产品迭代,都是基于大多数用户有需求,我才真正的用新方案替代老方案。
这也或许是我虽然一直处于影响力捉襟见肘的贫困阶段,每次发一些内容依然能够获得基础读者注意量的原因。
以上,是前几天刚刚发生的案例,在不久以前,还有两个类似的案例也符合同样的底层原则。
一个是我由于自己做小红书做的有点苦闷,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很想找一帮人一起去行动,而这种事情如果让别人免费跟我做,我估计他们都不会珍惜。
于是我发起了一个为期 10 天的付费观览群,限制 20 个人加入,有兴趣跟我一起培养小红书网感的朋友,可以直接转账来跟我这一起培养,我不承诺任何东西。
这样一来,有人看着我做,我自己更有动力,而且他们还给我钱,何乐而不为,于是我就发朋友圈招人看看有没有人愿意给钱:
最终 20 人都满了,一条朋友圈收了大概四千来块钱,一个月房租算是不用愁了。
而我需要做的是:持续好好做我自己的事情,并尽可能的分享我的动态和思考。在他们有问题的时候,在群里答疑一下,把我的所思所想都分享到群里,10 天过后,解散这个群。
还有一个例子,也类似这样的原理,前段时间由于我研究出了一个新的帮助成年人训练大脑思维的方法,可以让 1 个成年人在 1 小时内学会那套方法,迅速提高自己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于是,我继续在我的读者群发起招募测试,仍然是先让大家付出一定的代价:
然后,结果依然如此:
当时记得是招募了 40 多个人来测试我的新产品,不是我花钱请大家测试,而是大家花钱来参与测试。
这样,当他们花了钱,测试完,说出来的话才更有可信度,我才更有底气去市面上推广。
为什么这半年来,始终坚持要先让读者朋友们先付出代价,这种模式在早期非常艰难,尤其是我的社群本身就是收费社群,他们加了群以后一次次的还得给我钱,我自己想起来都挺不好意思,但没办法,该收还是得收。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
一方面,是乔布斯开头说的那句话:用户并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好东西分享给他们,他们才会大叫:我要的就是这个!
另一方面,是我从咱们圈子里刘小排老师的文章中看到的那段话:塔勒布希望我们在调研产品价值的时候,一定要让用户付出一些代价(这段话下文中我会再次引用,实际上这一年多来我已经不知道不知道引用了多少次了)。
于是,经过我多次的持续测试以后,我发现那些一直付费的朋友,不仅不反感我,反而非常期待我持续去给他们推出更多新的、有价值的服务。
Part 5
为什么一定要让用户付出代价?这里就是要引用刘小排老师的那段话了:
如何判断自己的产品对于别人到底有没有价值?
塔勒布希望我们对所参与的事要有「代价」:提出一个方案,决策人要有和结果绑定的代价,成功要有相应的奖励,失败要有相应的损失。
只有这样,这个决策才是真实、可信的,即 game 中的 skin(skin in the game)。Have a skin in the game,是上述方法之所以有效的底层逻辑。
当你问别人「我这个产品好不好?」时,别人说「挺好的」,那只是嘴炮,别信。因为他没有付出与结果绑定的代价,他又不买,怎么说都行。
你应该反问:“虽然产品还没做出来,但现在就可以预购了,你买吗?”
当女孩对你说「你是个好人」时,那只是嘴炮,别信。因为她没有付出与结果绑定的代价,她又不会和你在一起,她怎么说都行。
你应该反问:“那你愿意和我在一起吗?”
当银行大堂经理向你推销一支理财产品时,不管她怎么把这支产品夸上天,你要知道,那只是嘴炮,别信。
在你作出购买的决定之前,你得先反问她:“姐,我相信你。我想参考一下,你自己买了多少钱的?”
...
如上,只有用户付出代价的时候,他做出的评价才是更具含金量的,我会尽可能的在每次推出产品前都让我的读者先支付一些代价。
Part 6
如何找到愿意为你付费的读者?那么,看到这里,你脑子里可能会冒出一个问题:
徐宿,你是如何找到这样一批愿意主动付费的读者们呢?
这让我想起了,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故事。
基辛格是个幽默狡猾的老头。
有一次,他去 TCW 开会,有人问:“基辛格先生,您可以解释一下昨天波斯尼亚所发生的事件吗?”
基辛格回答:“哦,是这样的。这要从 1722 年谈起。”
为什么基辛格要扯那么久远的事?
因为历史是一串连锁反应的事件,要想理解后来发生的事情,必须理解由一连串历史事件所形成的背景。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要问我:“徐宿,你可以分享一下你是如何找到这样一批愿意主动付费的读者们吗?”
我会回答:“哦,是这样的。这得从 2015 年说起。”
作者 | 徐宿 | 编辑 | 云卷
如果你还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私域运营的信息,或许可以看看我们整理的这份私域运营合集,涵盖私域引流、转化、IP打造等58篇攻略。
生财有术圈友可直接扫码查看完整合集内容,如果你还没加入生财有术,可以添加鱼丸微信,领取一张3天体验卡后免费查看(每人仅限领取一次)。
读完若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分享和在看,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