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7963341/answer/1879286710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作者:知乎用户
CS博士毕业去向一般有三个方面:
找教职
3. 创业
早期VC基本只看技术门槛和商业前景,跟paper数量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关注的是你有没有快速做出MVP的潜力——也就是“最小可行产品” (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一般体现在一个体系或者一个非常好的idea,而不是很多一般的idea。读博而言,我们回到最本质的问题,一个博士应该思考自己对所属细分领域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促进作用?解决了什么问题?论文只是一种给予自己技术credit的体现形式。所以,深度比广度重要,质量比数量重要。总之,可以这样类比,100部中规中矩的影片也远远不如1部《泰坦尼克号》。2.美国发paper没有奖金,也不会有啥绩效考核,所以导师不会为了钱什么的去发文,更愿意发好的文章,发几篇水文浪费时间,消耗名声,一点用都没有,特别是名校的资深教授可能只愿意发最好的几个杂志,而往往发一篇顶刊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比普通的多很多,还不一定成功
国内教职绩效晋升很看文章,而且往往数量多一样顶用,有些学校看分区,但其实并不科学,有些杂志影响因子高是因为国内很多人灌水冲上去的,真正难发的专业顶刊可能只在二区三区....
ps:不是说国外就不发水文,而是发水文的动力比较小3.不可否认,国内科研发展很快,很多组确实达到国际顶尖水平,而且国内还有一个发文优势,就是大老板+小老板模式,很多phd都是有人手把手教你的,而且同质化严重,一个学校很多教授都是同一个小方向,然后学生也都是做的这个,那这样发文章确实很快
美国这边一个学校一个小方向只有一个教授(杜绝了大小老板现象),都是独当一面的,很多教授让自己phd研究的是拓展的新东西,教授都不太了解,没有人带你,比较花费时间,所以美国phd的quit比率很高,毕业率也只有40%左右
因为在国外tenure以后,文章数量就不是必需的了。但是,目前有一种趋势是国内要倒卷国外了。好些我们领域的大佬开始带着学生灌水了。因为要么和国内有合作,要么有中国学生需要回国找工作。
我们领域原来博士毕业有一片top就是job market star, 现在博士毕业2-3篇top都很常见了。
或许卷是不可逆的吧。。。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排除上课等因素,我硕士时候是去实验室就是读paper想idea,想出来了写代码做三两个月实验,就投paper,改个几轮肯定中了,而且硕士经常看着deadline做实验,就是为了赶paper。给我一种就是为了paper而科研的感觉,idea开始是老师给的,后来也是自己想,对自己提升肯定是不小。
后来来美国读博,发现改变太大了,首先我们RA要做project来维持自己funding,每周要多次和合作者开会,推进进度。这个project和国内很不一样,国内的就是类似公司的,就是做出来只是时间问题的项目。现在的project就是付出很多时间,工作量很大,还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我们的paper就是通过project过程中的idea发,很难。很多时候project要学术界工业界的idea一起上,看performance。大多数工程effort没法发论文,小部分学术effort虽然提高了performance, 你也不知道idea是不是别人能接受的,其中实际的问题很难抽象出来,抽象出来了也要看你的idea是否elegant。
然后是大家对paper怎么看...感觉我导师和合作者会把paper当做一个项目的report,经常把idea做出来,而且十分成熟以后,在各种workshop宣传几波才写paper,老师也会push项目进度,但没push过paper。我自己负责的一部分其实很早就有prototype了,按照我国内的习惯已经发了几波paper了可能,但现在想法是要在我的project上验证过很多轮才能发,但愿能早点发出去吧。
因为项目的特殊性,我们合作的PI大概有将近20个人,来自10几个学校,基本都是top30的。这20几个老师基本没有那种一年灌水10几篇的,组里的PhD平均第二年开始发paper,一年一篇这样,这20几个老师有AP也有大佬平均citation将近1万吧,在我这方向基本是世界顶尖的一波人了
再举个例子: 欧洲老板: 做研究要严谨,慢一点没关系,质量最重要,一个课题做一年很正常,别着急。中国老板:做研究要快,这三个月把这篇文章写完投出去。
再举个例子: 欧洲: 写完博士论文,导师觉得你足够毕业了,你就能答辩然后毕业。中国: 1篇一作1区SCI哪能博士毕业呢?博士起码要2篇一作1区SCI,否则和硕士有啥区别?
再举个例子,其他国家的小伙伴都觉得中国学生是奋斗表,是做任务的机器。可能他们见到的中国学生越多,越能加强一种“中国人像机器一样不需要休息”的刻板印象。
再加一条,在欧洲不是老板push你,而常常是你push老板。我常常因为不小心push到老板而反省自己……往期精彩回顾
交流群
欢迎加入机器学习爱好者微信群一起和同行交流,目前有机器学习交流群、博士群、博士申报交流、CV、NLP等微信群,请扫描下面的微信号加群,备注:”昵称-学校/公司-研究方向“,例如:”张小明-浙大-CV“。请按照格式备注,否则不予通过。添加成功后会根据研究方向邀请进入相关微信群。请勿在群内发送广告,否则会请出群,谢谢理解~(也可以加入机器学习交流qq群77247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