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报道参考凤凰网科技
凤凰网科技了解到,在一些中型互联网公司,HR们在员工期权归属前裁掉高成本员工,已成为一种惯用手法。“他们就是故意不让你拿到期权”,一位被裁的中型互联网公司员工表示,“这种做法真是让人恶心”。
在互联网中型公司辛勤工作了两年的打工人徐凯,因“35岁被暴力裁员”“80余万元期权直接打水漂”,决定起诉他的前雇主得物。
图|徐凯的裁决书(来源于徐凯的社交媒体)
一年前,徐凯因与公司多次沟通期权问题无果,向上海市仲裁委员会申请恢复劳动关系,仲裁结果支持了他。2024年7月,得物因不服仲裁结果,继续上诉,将前员工再次诉至法庭。
曾几何时,丰厚的期权待遇是员工愿意加入互联网创业公司的重要原因之一。徐凯表示,他在2021年9月加入得物担任前端技术专家,税前月薪约为5万元,同时拥有部分得物期权。
尽管徐凯在职期间没有明显工作过失,但2023年7月,得物以“未发周报”“工作时间分配不合理”等理由对其绩效评级为C,并展开裁员沟通。巧合的是,这距离徐凯的期权归属期仅剩一个多月。徐凯入职时,得物的期权价值约为500元/股,2023年中时已涨至880元/股,徐凯持有约2000股。如果不被裁员,他将在2023年9月行权1000股,价值约160万元。这意味着,随着裁员生效,这些期权将化为泡影。得物的期权行权采用“211”模式,即干满两年后可行权50%,第三年行权25%,第四年行权剩余的25%。
徐凯并非个例。凤凰网科技了解到,在中型互联网公司,HR们常在期权归属期前裁掉高成本员工。一位中型互联网公司的HR表示,该公司裁员时默认不给期权,导致大量纠纷,后来改为优先沟通,让员工待到期权归属期满,以避免问题。
员工们对期权执念深重,因为在互联网公司快速发展期,员工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徐凯表示,他在得物期间常年“10106”(晚上10点下班是常态),技术员工的总工时被计算,工时靠后者面临淘汰风险。“我一开始是带团队的,风险就很高”。
得物定位于新一代潮流网购社区,平台消费者多为年轻人,客单价在百元以上。因主打“先鉴定,后发货”模式,很快占领消费者心智,自2015年成立至今,已覆盖鞋服、配饰、潮玩、数码、美妆等品类。
凤凰网科技独家获悉,得物2023年的业绩增长显著,“2023年一季度就已经完成了2022年全年GMV”,一位离职员工表示,而据估计,得物2022年的GMV约为1600亿元。
尽管业绩增长迅猛,2024年得物仍面临较大增长压力,降本增效成为常态化经营思路。“得物每个季度都会进行人员优化”,多位员工表示,“高龄、高薪资员工自然风险更高”,但让徐凯不能接受的是,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在裁员时都能协商期权问题,但得物却完全否认。
凤凰网科技就此消息向得物询问,得物相关负责人回复表示,“该员工因3次绩效考核不合格(2022年Q3、2023年Q1、2023年Q2),于去年7月已沟通解除劳动合同”。此外,得物方面表示,“得物公司业务健康发展,欢迎优秀人才加入,感谢关注。”
以下为凤凰网科技与徐凯的对话实录,经编辑发布:
凤凰网科技:你在找上海市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判决后,结果已经出来,但得物不服,又上诉了,对吗?
徐凯:是的,得物不服仲裁判决,这段时间也没让我去公司上班。
凤凰网科技:公司没有跟你做任何沟通和联系?
徐凯:没有,判决在2024年初已经出来。
凤凰网科技:得物突然暴力裁员时,你觉得有没有征兆?
徐凯:有一些征兆,但没想到会这么突然。因为我之前是技术专家,后来调到技术运营部门支援工作,干了半年后,部门招了一个新人,我就被替换了。
凤凰网科技:你在得物待了几年?
徐凯:差一个多月就满两年了。
凤凰网科技:正好符合期权归属兑现期?
徐凯:差一个月20天左右。
凤凰网科技:你有没有怀疑得物在卡期权归属期?
徐凯:怀疑是有的,他们在谈裁员时完全不同意让我做到期权归属期满。
凤凰网科技:2023年得物业绩增长不错,为什么还要裁员?
徐凯:得物业绩一直很好,但每个季度都会裁一批人,具体原因不清楚,业内传言每季度裁10%。得物会设置各种指标,可能我符合了某个指标就被裁了。
凤凰网科技:你是技术员工,有裁其他人吗?
徐凯:裁员是常态,一边裁一边招。
凤凰网科技:是一种常态化的降本增效?
徐凯:是的,找年龄大、薪资高的裁。
凤凰网科技:你在得物的薪资算正常吗?
徐凯:在我这个职级里算正常,年薪现金部分约80万元。
凤凰网科技:得物员工的平均在职周期长吗?
徐凯:普遍比较短,老员工很少。
凤凰网科技:你在职期间得物的期权价值涨了吗?
徐凯:涨了,加入时是500多元一股,离职时据说新员工期权是800多元一股。我有1000股期权,约80万元。
凤凰网科技:你加入得物是因为期权吗?
徐凯:是的,创业公司通过期权激励员工,但得物做大后砍掉激励的员工。
凤凰网科技:HR辞退你时的理由是什么?
徐凯:HR认为我能力不胜任,但这个理由站不住脚。
凤凰网科技:你的情况也是这样?
徐凯:是的。
在得物等中型互联网公司中,员工的在职时间普遍较短,尤其是老员工更少。尽管期权价值有所上涨,但公司在裁员时往往以能力不胜任为理由,且不愿意与员工友好协商期权问题。这种做法被认为不人性化,导致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
G哥点评:
凤凰网爆出的这个案例并非个案,不少互联网公司都有类似操作。 一般而言,期权归属期在新财年开始,而打绩效在财年末。 从降本增效角度,HR会在年底做人才盘点,包括提前处理类似事件。
前面提到的“HR们常在期权归属期前裁掉高成本员工”。公司裁员时默认不给期权,导致大量纠纷,后来改为优先沟通,让员工待到期权归属期满,以避免问题。这种解决是比较好的,但是公司支出增加。 不少公司并不想负担这部分支出,也有HR以此证明自己工作能力。
独行快,众行远。欢迎到军哥的免费陪伴星球,讨论职业发展、行业趋势、个体成长等话题。
加V:jianghu10002 可领取副业锦囊一份,限前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