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FA开始前置收费了,最高60w

将东四十条资本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天知道,我多爱听这些人讲话。



不久前在小红书看到一个帖子:有FA开始前置收费了,最高60w。


一惊。这年景,有前置费可收?有企业买单?60w?


前置费,一般认为不太合理,比如,“警惕FA收前置费”通常出现在防止创业者融资掉坑的提示里;放当下,也不太合情,企业端的话语权一直涨,先付钱,还是60w这么高的成本,动机是什么?


一直以来,FA的典型收费模式是“效果付费”,拿结果说话。即在交割完成后向企业方抽点,普遍在2-5%,具体取决于阶段、金额和谈判,近年行情低迷,提点也走低一些。


抱着疑问,我问了一圈FA和企业IR朋友,答案很有意思。


base北京、有头有脸的一线FA和企业方普遍表示“闻所未闻”,反而在搞钱路子更open的上海、深圳,FA和企业表示,确有其事,常见。


根据不完全统计,具备一定品牌和规模的FA,依然恪守着结果付费,这类机构base北京居多。前置费一般出现在小FA,和处于起步期、融资有一定挑战期的早期、腰部企业。


玩味的是,前置费的交付项,并非融资撮合,而是材料。说白了,就是企业掏腰包,请FA帮忙写BP,就买“前面这一段”。


当FA业务链条出现了显著切分,这是否意味着生存空间继续挤压?如果一级市场变得更平,信息差为业务模式的FA,当下的价值点又在哪里?



交割周期拉长,普遍6-12个月



虽说主流FA机构对“前置费”闻所未闻,但普遍认为有合理性。


FA过往的收费模式是典型的结果导向,即完成交割之后按照一定比例向企业收取费用,这建立在“结果可行”的基础上。


但行情的低迷削弱了融资拿结果的机会。


投中研究院《2023年VC/PE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一级市场的投资数量和规模延续了2022年的疲软,投资规模小幅增加8%,数量同比下降了12%。考虑FA过往的主要合作对象是美元基金,这一群体去年出手尤为谨慎,FA的实际渗透可能更低。


交割周期的拉长同样增加不确定性。“过去能三个月交割一轮融资,但去年的行情下6到12个月都算常态,过IC、签协议、打款每个环节都可能出幺蛾子”,一位FA朋友。


“FA的核心资产是人,不完成交割,就收不到款,人力成本就摆在那里,搞得大家都难受”。


即便盼到项目交割,难题又来了——FA还要解决企业在付费环节普遍的“不痛快”。有FA透露,赖账的例子,明显变多。


这种“不痛快”难以避免,FA的业务壁垒就是人脉和信息的不对称。作为双边生意的中间者,FA要在融资前期开展大量工作,包括梳理企业定位、财务、估值以及为了匹配机构进行大量的筛选沟通、机酒出差等等,但这一环节通常企业方常常没有感知或者概念。


加之近年一级市场的“投”和“退”集中在制造业,赚钱效率和金融行业不在一个水平,企业主普遍务实,习惯了“花小钱办大事”。不少FA无奈表示,企业到了付费环节总是扭捏或再要个折扣才作罢,总觉得FA这活“干得挺轻松”、“不值这个钱”。


融资撮合的交易链条被拉长,成单预期又在不断走低,FA垫钱干个半年一年可能也没结果,于是开始有身段灵活者把“结果收费”拆分成“分段付费”。


一位base深圳的新能源企业融资负责人表示,前期收个固定费已是一些中小FA的常见操作,囊括一些材料费和前期服务,比如帮企业做BP、datapack(企业融资相关的财务、业务、法律、行业数据的集合)、高管访谈、出差机酒以及对接一定数量的机构。如果企业融资成功,FA再拿一个相对低的提点,如果融资失败,FA有了保底费,前期投入也没不亏。


“费用不等,几万到小几十万都有,具体要case by case谈,主要取决于市场环境和企业的议价能力”。


不过牌子大的FA一般不这么干。毕竟品牌、口碑做起来了,去卷头部项目才符合发展阶段和投入产出,这种一锤子买卖的小单子并不对胃口。



FA接单标准:3000万净利润



把收费前置,应对的是融资不确定性的走高。但费用的具体类目是什么,甚至达到60w这么高,反映的才是FA在融资交易的真实价值。


在和几位FA和企业融资负责人探讨过后,基本可以确定,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发展不错、有一定融资经验的企业,并不接受FA收前置费,特别是在“对接”这一环节。


“现在的一级市场几乎不存在信息不对称了,组局吃个饭都能认识一群资方,为单纯的拉皮条买单不太合理。即便要借FA提升融资效率,企业也不会提前付么高的费用”。一位企业融资负责人直言。


企业买单的FA前置费,称之为材料费,载体就是BP,说白了就是FA用一级视角帮企业做业务定位、财务合规、搭建估值模型。


乃至讲好一个故事。


“类似咨询公司的财务咨询,这在企业早期至尚无CFO的这个阶段至关重要,为这种服务买单make sense”。


回过头看,财务咨询也好,梳理BP也罢,都是从FA业务链条分拆出来的一环,而且很可能是个一锤子小买卖。


FA业务空间的收窄不令人意外。从业务模式来看,FA是一项脆弱的双边生意,这两年正经受着资金、资产的双重挤压。


一方面,资金端是收缩的。微妙在于,市场上并非没有资金,但出资意愿出现了阶段性的断崖。这两年大家总是调侃GP躺平。但这躺平还不是单纯的摆烂,开始有一定逻辑和结果做支撑。


听闻去年投资机构0年终奖的现象不少见,有GP豪横发放了数个月的bonus,底气来源于去年没出手,既不用担心投错,也没有制造新的退出压力,还靠老股转让回了一波血。说明什么?没有好的出手机会,保全资产就是最好的配置方式。


在资产端,好项目的稀缺已是市场共识,募投压力的压迫感不断蚕食着VC/PE对创新、颠覆的追求,项目的筛选标准变得众口一词,强调着稳定、营收和盈利。


GP对项目的苛求程度在变高,企业融资难度加剧。一家正在融资的深圳新能源企业透露,受产业周期等因素影响,联系的FA都不愿意接新一轮融资了,最后只得找回上一轮合作的FA继续做。


一位FA透露现行的接单指标——有科技属性的企业,至少3000万的年利润——显然是紧盯上市标准制定的。


我们曾在《机构虽小,账上有钱》一文提到,一级市场呈现高度的分散化、水下化,时代大beta消散成无数个alpha,进一步“拖累”了FA乃至GP的投资回报效率,尤其在项目sourcing这一环。GP认定的好项目通常是水下项目,由于制造业链条的特点,项目分散在全国各地,找起来宛若大海捞针。


有FA开始回归原始的BD手段,跑展会、打cold call。有极致者组了百十来号“客服式FA”团队,扫工商信息、打cold call,不做具体筛选,主打一个批量贩卖信息不对称,狼性气质满格。据说该FA去年成交规模不错,惹得同业FA无耐感叹“乱拳打死老师傅”,“劣币驱逐良币”。


显然,sourcing这一环节变得更难了,以往核心圈子牵线搭个桥就能成的单,现在不知要做多少dirty work才能触达。


有敏锐的GP注意到了这一点,身段也很敏捷。去年Q4注意到一家有头有脸的一线美元GP批量招商科学生做cold call实习生,实习薪资给到400/天。坦白讲,这些年还真没见过“cold call实习生”这一类目。机构招实习生一般支持某个板块,比如投研、投资、PR,而cold call只是sourcing环节其中一个手段,带着很强的局部化、工具化色彩。


显然,这家VC在以最低的成本尝试项目覆盖的新方式,对外部变化拿出了很快的适应速度。只是难免不让人感慨,在科技、制造为底色的投资时代,一级机构的品牌势或许也发生了某种失效——即便一线头部机构,也无法对庞大分散的科技、制造企业形成互联网时代曾有过的虹吸效应,勤恳做dirty work,赚一份更难赚的钱,就是当下的真实处境。



“前些年调起高了”



由于市场资金缺位、IPO不断收紧,不少FA表示去年Q4体感普遍差到极点。


在存量市场,几乎等同于无尽的内卷。FA本质是中介销售,身段是灵活的,服务是不吝惜的,“卷”也是全方位的。


最基础的是类似机构的投后服务,FA一样都没落下,常规的3R全有覆盖——帮做HR招高管,帮做PR,触达市场媒体、外媒、官媒,帮企业做声量,帮做GR,给企业牵线搭桥去各个地方政府拿地拿政策拿钱。


做客户生态这事,FA也是最不惜力的。没有实际的业务抓手,FA要最大程度圈住优质的早期创业者并增加粘性。比如一线FA做了几年面向客户和优质早期创业者的商学院,听闻每年投入超过千万,这两年出于降本增效考虑暂时叫停。


FA从业人员的0 base、全民BD早已不新鲜。融资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为了抵消融资风险,通常会请一家以上FA同时开展融资,独家FA的案子越来越少,FA服务单笔的佣金提点也在持续下降,从很长一段时间的4%-5%水平降至3%乃至更低,当然,具体取决于融资阶段和规模。


服务的价值本就难以界定,多家FA同时服务一家企业很容易出现算不清的帐。不久前,有家企业官宣融资,随后有两家FA跳出来,发稿声称自己是独家FA。还有小FA苦于不成单,尝试买deal蹭PR的。


在竞争充分、难拿结果的被动中,FA自身的战线越拉越长。比如对于发展预期明确的企业,有FA愿意免费送一轮服务,只求在下一轮更大的融资中正式接单。对于有并购可能的企业,前期融资免费做FA,只求承接并购或者上市承揽这单大的。甚至还要卷一卷国央企的客户数量——拿得下这类合作,对FA的专业、服务、品牌、资源是相当高的背书,借此可以撬动更多的同业客户,免费做也是不亏。


总之,赚钱或赚吆喝,赚快钱还是赚长钱,在FA的标准中,大帐算得明白就行了。只是说到这里,已经很难分清FA的举动是不得已的长期主义,还是大概率的沉没成本了。


不难看出,FA的内卷还在不断上强度,但卷的早已不是资金效率了。一位FA感叹,现在一级市场的投融资多少都沾点利益交换才能做成,不论个人层面的资源置换,还是公司层面的订单交换、资金置换等等,面上是股权投资,里子是资源、关系、订单的交换。


如今想要真正理解一笔笔股权融资,信息门槛大概比从前高度市场化的年代更高了。


至于FA业态呈现的分化——大FA的业务链条做长、周期拉长,小FA业务切分,只吃掉开头的一块——我很难说清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包括FA自己也不知道。


在见了一圈FA朋友之后,我还是喜闻乐见于他们身上的折腾劲和务实。他们坦然于市场变化,一边调侃前几年的市场“调起高了”,一边细数今年的机会和计划。A说第二天要出差去江浙,不少制造企业正在出海,这里有大机会。B说融资不好做,并购现在机会很大,尤其医疗和消费阶段到了。


天知道,在躺平弥漫的一级市场,我多爱听这些人讲话。


合作咨询

投中信息小助理(微信号:ChinaVentureWeixin


相关推荐

  • 澜舟坚持四两拨千斤:ToB场景落地,10B参数大模型足矣
  • 骁龙最强AI芯能力下放:小旗舰8s发布,端侧运行10B大模型,小米Civi首发
  • Stability AI开源上新:3D生成引入视频扩散模型,质量一致性up,4090可玩
  • 英伟达B200打破摩尔定律!老黄顺便公开GPT-4的秘密
  • “宝藏AI神器”通义听悟上新:超长音视频随便问,高校师生可获500小时免费时长
  • 百万token上下文窗口也杀不死向量数据库?CPU笑了
  • 从简单中窥见高端,彻底搞懂任务可中断机制与任务插队机制
  • 年初面试,真的不难……
  • 缓存没预热,翻车了!
  • 来挖转转漏洞啦!
  • 老黄祭出新核弹B200!30倍H100单机可训15个GPT-4模型,AI迎新摩尔时代
  • 建议!千万不要再无脑背八股文了!
  • 恭喜了!全体程序员彻底狂欢吧!这个好消息来得太及时!
  • 马斯克兑现承诺,Grok模型携3140亿参数强势开源,商业用途全免费!
  • 陶大程团队联合港大等发布最新综述:374篇文献全面解析大模型知识蒸馏
  • 黄仁勋在AI界春晚GTC2024的主旨演讲: 精华及全文(附视频)
  • CVPR 2024 | 港理工联合OPPO提出统一且通用的视频分割大模型
  • CVPR最佳论文颁给自动驾驶大模型!LLM能突破行业技术“天花板”吗?
  • 过去一年大模型有哪些突破性技术发展?
  • 达观数据知识图谱增强的大模型应用实践